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初探

上传人:绿杨堤 文档编号:759709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88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要:中考英语任务型阅读是近来较为流行的考查题 目, 突显了活用词汇、 阅读理解的综合性特征。 然而, 任务 型阅读却是学生英语理解的 “软肋” 。 要想寻求突破, 教师 就应该从优化任务阅读步骤入手, 引导学生审题、 速读、 细研、 复读, 提高英语表达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能力提升 从近年来英语考试统计分析来看, 任务型阅读是学 生英语理解的 “软肋” ,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基础知识掌 握不牢, 缺少灵活运用技巧等。 任务型阅读是语言信息输 入与输出转化的过程, 是由此及彼、

2、 由表及里的深入探究 构想, 更是学生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 径。从优化任务型阅读步骤入手, 突出审题、 速读、 细研、 复 读步骤, 有利于学生在紧扣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获得深刻 的感知体验, 提高英语表达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一、 认真审题, 读懂题意 任务型阅读理解不仅考查学生的认知思维、 词汇识 记、 知识运用等知识, 还注重考查学生对语篇的整体理 解和任务完成的技能运用。 阅读从审题开始, 审题要求学 生能够在不偏离题目、 表达核心的基础上通晓其意, 找出 阅读理解题目的大意。 学生认真审题的过程其实就是与 语篇深入对话和揣摩命题者考查意图的过程。 认真审题, 让学生有更

3、多的阅读探知方向。 例如, 在 一篇阅读题目为 “My favoritefriend” 的考题中, 结合文 章题目,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思考:“Why did the author use favorite friendas 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Which quality of author s good friend do you like best?”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深 入探读, 教师给他们以指导和点拨。结合阅读素材, 教师 可要求学生围绕 “The value of favorite friend” 主题从文本 中找出 相关词汇,进行理 解 和感 知 。有

4、的 同学 从 “Generous” 理解出发, 认为慷慨解囊与乐于助人都是传 统美德,因为“Help others can make ourselves become more happy” 。有的同学从 “humor” 出发, 找出了 “幽默是 自信的表现, 更能使人结识到好朋友” , 等等。 教师应围绕阅读理解题目, 注重从文本阅读素材中 摘录相关的词汇信息, 让学生在主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 行有针对性的探知, 让他们获得明确的认知方向。 教师要 引导学生运用拓展联想的方式, 想象考查题目中的相关 信息, 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认知素材。 二、 快速阅读, 掌握题意 阅读是理解的前提, 也是掌

5、握语篇表达主旨大意的 必经路道。 在考试时间受到限制的前提下, 多运用快速阅 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能帮助他们准确了解题意, 使他们有更多的理解方法。 快速阅读, 能使得学生在迅速 抓住考查语篇表达主旨大意的基础上, 获得更多的思考 触发点。 快速阅读, 应该带着问题主动思考。 例如, 在一篇题 目为 “Do you know DIY?”的阅读理解中, 教师不妨要求 学生回忆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Unit 4 Do it yourself 的 Reading My cousin and DIY 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Do you know about DIY?” 帮助学生在打开认知

6、思维的基础上 形成更为深刻的感知印象。 结合考试题目内容和语篇素材, 要求学生就 “What did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us?”“Can you find the center of the article?” 问题找出自己的阅读发现。 教师可要求学生在 3 分钟内迅速理清文章的表达思维、 结构框架等, 就语篇中的 “DIY, is notdo it ourselves , need we think the other more” 的中心句来展开深入理解。 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话题, 要求学生结合文章题目和 语篇表达要义进行主动构想, 让他们在深入探知与感悟中 找

7、出更多的有效信息。 多给学生提供自我表达的空间, 引 导他们就各自的想法畅所欲言,让他们在深入交换意见 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初探 江苏省 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施鹏 个 性 拓 展 GEXING TUOZHAN 49 中 学 课 程 资 源 ZHONGXUE KECHENG ZIYUAN (上接 56 页) 和想法的过程中深化理解。同时, 建议学生运用语篇中 的词汇、 短语, 主动筛选相应的信息内容, 帮助他们强化 感悟。 三、 细读题目, 完成任务 带着问题完成阅读理解, 使阅读目标方向更加集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细读题目, 从考察题目中发现更多的考 查要点, 使阅读理解更加清晰具体。同时, 应建议

8、学生了 解相关题目, 主动构思, 使复习内容更加具体, 有效培养 学生的语篇整体理解感知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细读题目的过程就是学生深入理解语篇表达内容的 过程。 例如, 在一篇题目为 “All living things need energy” 的考试题目中, 共设置了 2 小段阅读语段, 分别从植物和 动物的角度阐述了能量对生物发展的促进作用, 考查题 目有:(1) Where does the energy that living things need first come from? (2) Why do ringtail cats come out only at night?

9、(3) What kind of animal can be placed in the empty box of the picture?在指导复习过程中, 教师不妨变换思考方式, 引导学生就“Can you find the information in the article about title?” 问题, 运用笔记形式圈出其中的语句信息。 像考试 题目为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试卷中所提供的内容都源于语篇, 学生可以 通过前后语句找出相关内容, 集中精力研读与理解。 运用倒推阅读

10、理解方式找出考试重点, 能使学生在集 中方向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感知, 理出表达要点。 针对不同 的考试句型, 教师可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强调句、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等不同的句式, 特别是在一些问答语句中, 学生 可结合语篇表达内容, 有针对性地找出相应信息, 在灵活 运用中深化理解感知。 四、 复读文章, 核实任务 英语任务型阅读复习必须要重视回归检查, 那些细小 的问题往往在回归检查中被发现。 复读文章, 不放松文章 的每个细节和环节, 使学生在主动修正的过程中形成敏锐 的探知运用意识。 复读文章过程就是学生认知回顾检查的过程。 例如, 在一篇题目为 “Yearbooks in the Unit

11、ed States” 的复习指 导中, 教师可结合后面的问题, 要求学生用不超过 5 个词 的内容来回答, 要求学生认真复读文章, 帮助他们就语篇 中 “a book of memories for the students” 的相关内容进行 深入复读研读, 给他们检查的机会。 经过细心检查, 学生 就能在明确 Yearbooks 功能的前提下回答问题。 有的学生 结合最后作者的表达重点 “fun” , 对 “What do you think of yearbooks in the USA?” 做了很好的回答。 有的同学对 “谁的 年鉴记录本可以看到” 做了复读检查后发现, 家长也可以 参与

12、其中。 对于复读文章, 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有疑惑的问题入 手, 帮助他们带着问题主动回读, 对其中的相关信息进行 进一步核实, 找出其中的探知要点。鼓励学生运用笔记 圈划的形式, 围绕其中的内容主动筛选相关词汇、 语句, 反复研读、 揣摩命题者的考查意图, 从中发现思维灵感, 提高解题效率。 总之, 细化英语任务型阅读, 引导学生在环环相扣的 过程中发现问题, 利于学生在主动尝试阅读的过程中积 淀深厚感知。 优化理解感知步骤, 做到 “由浅入深、 层层推 进” , 让学生在主动发现问题和深入研读的过程中把握考 查要点, 在有的放矢的复习中获得更多感知。 教师要注重 策略指导, 让学生在仔细探索的

13、过程中深化理解, 使复习 更具深度和广度, 让学生赢得 “阅读” 。 参考文献: 1朱开静.浅析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复习策略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 与研究,2012(17). 2陈春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型阅读法J.疯狂英语:教 学版,2016(3). 3姚锦斌.初中英语 “任务型” 阅读教学之实践探析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11). 组进行展示, 鼓励小组间提出不同观点, 这样就可以暴露 出更多问题, 激发学生参与及认同的意识。组间点评结束后, 教师要针对模型制作环节、 语言表述环节、 模型展示环节、 组间点评环节进行总结, 多给出肯定和鼓励的评价, 针对 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 逐渐完善整节课的教学内容。 对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来说, 在教学中多利用物理 模型方法, 能让他们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 既动脑, 又动 手, 体验制作模型的 “小辛苦” 和 “小幸福” , 使生生合作与 师生合作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陶丽萍.中学生物教学物理模型设计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2王伟.高中生物学模型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3林飞明.构建物理模型, 促进高中生物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6(7). 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 >

备案号: 苏ICP备18070066号 

 电信经营许可证:苏B2-2022007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2018字第HZ-026号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811号

本站为信息分享及获取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