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叶芝与近代爱尔兰南北之痛: 文艺、宗教与历史的纠缠 欧光安 ,I m a g i n i n gI r e l a n di nt h e o e m sa n d l a y so f Y e a t s:N a t i o n, C l a s s,a n d t a t e, : , ,I r e l a n d:T h e o l i t i c s o f n m i t y1 7 8 92 0 0 6, : , 刚刚结束的苏格兰公投事件将近代 英国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恩怨纠葛重 新投入世人眼前,其中爱尔兰的独特境 况令人瞩目。 年 合并法案的 生效使得自 世纪以来便屡受英国侵 凌的
2、爱尔兰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自 世纪中叶的大饥荒开始,爱尔兰争 取独立或自治的运动便风起云涌,内战 也时而发生。 年月英国自由党 政府提出 第三次自治法案 ,历经厄 尔斯特志愿军和爱尔兰志愿军的剑拔弩 张,上议院修订法案将北方郡排除在 自治之 外,爱 尔 兰 南 北 部 开 始 分 离。 年自治法案生效,旋因一战爆发 而被搁置。 年复活节激进的爱尔 兰志愿军在都柏林发动起义,很快被英 国当局镇压,起义领导被枪决,民族情 绪被极大激起,原来的温和派也转而支 持独立。一战甫结束爱尔兰独立战争爆 发,双方死伤枕藉, 年由国王乔 治五世斡旋英国和爱尔兰签订 英爱条 约 ,爱尔兰南部 郡成立自由邦,北
3、方郡仍属英国,南北分裂延续至今。 考察爱尔兰这一段近代史,深惜南北分 裂之余,不得不正视其中文艺、宗教与 政治的彼此裹挟与纠缠。 年受晚疫病菌影响爱尔兰各 地出现马铃薯灾疫,粮荒严重加上流行 病的肆虐,爱尔兰大饥荒爆发,一直持 续到 年。爱尔兰大饥荒导致 多万人死亡,大批人口移居北美或英国 工业城镇。饥荒导致农业耕作方式转 变,地主大量收回租地,爱尔兰佃农的 生活日见窘困,为争取权利爱尔兰农民 读 家 有 方 运动肇始。 年 月 “ 土地联盟” 成立,提出 “ 合理地租、固定租约和自 由买卖”的 “ 三”诉求。之后联盟与 帕内尔领导的政党合作扩展为 “ 爱尔兰 全国土地联盟” ,以 “ 耕者有
4、其田”为 诉求。历经杯葛斗争、烧毁地契、 “ 土 地战争”等事件,英国当局两颁 土地 法 ,回应佃农诉求,保障农民权利, 农民运动逐渐消隐。继之而起的就是爱 尔兰文艺复兴运动。 世纪 年代欧 洲大陆革命风潮涌起,受 “ 青年意大 利”影响爱尔兰爱国青年成立 “ 青年爱 尔兰”组织,讨论民族解放,支持 “ 撤 废运动” 。 年该组织骨干戴维斯与 文人达菲创办 民族报 ,诉诸青年阶 层,鼓吹民族运动,并且认为必要时应 当使用武力。 年坚持武力斗争争 取独立的 “ 爱尔兰共和兄弟会”成立, 成为与帕内尔领导的自治运动并驾齐驱 的运动组织。叶芝就诞生于爱尔兰农民 运动 方 兴 未 艾 与 独 立 运
5、动 初 现 端 倪 之时。 叶芝祖上是小有地产的牧师阶层, 到父亲一辈已日渐衰落。老叶芝放弃牧 师职业转而攻读法律,毕业后不执业弃 法从艺,加之不善经营,家族地产最终 被变卖。叶芝童年和少年时期反而更多 地依赖外祖家。叶芝长大后弃画从文, 较早地接触到爱尔兰农民问题和独立运 动。 年叶芝的两首抒情诗发表在 都柏林大学评论上,开始了诗人一 生的笔墨生涯。同年叶芝认识爱国志士 欧李尔瑞,在后者的影响下发愿建立一 种独特的 “ 爱尔兰文学”以区别于英国 或欧洲其他文学。文学从此成为叶芝推 动爱尔兰民族复兴的手段和目标,至 世纪初叶芝也被公认为爱尔兰文艺 复兴的领袖之一。伊格尔顿直率认为叶 芝的诗歌就
6、是一种 “ 以言行事” ( ) ,认为叶芝属于爱尔兰 传统的德鲁伊阶层 ( ) :诗人既是 巫师,又是社会公职人员和政治积极分 子。伊格尔顿这样评价叶芝恐怕有走极 端之嫌,叶芝本人更不会承认,因为目 睹辛格 西部浪子事件中群众的盲目 行动之后,诗人宣言 “ 文学不会使什么 事情发生” 。关于叶芝以文学家在爱尔 兰近代史中的贡献,倒是布莱德利在书 中分析得更为客观:叶芝当然愿意将自 己的创作视为爱尔兰公共事务的一部 分,但他作为民族诗人的地位与其说来 自他持有的民族观点,不如说来自他文 学风格所呈现出的一个想象中的现代爱 尔兰 ( ) 。也就是说叶芝所要建立的 “ 爱尔兰文学”其范围并不是囿于海
7、岛地 域的爱尔兰,而是一种爱尔兰文化统摄 下的 “ 想象的共同体” 。因此,这也就 可以解释为什么叶芝在对待爱尔兰南北 分治这件事情上没有显示出特别的情 绪,布莱德利说当爱尔兰南北分裂时叶 芝没有掉一滴眼泪 ( ) 。当然,叶 芝的诗学思想本身就是一种二元对立融 合的哲学观,也就是布伊所说的对立状 态 ( ) ( ) 。受古 印度哲学二元轮回观念和犹太卡巴拉 “ 阴阳”冥想修行思想的影响,叶芝融 合新柏拉图主义和凯尔特传统中的灵魂 转世说,认为历史或现象好比两个交互 渗透不断旋转的螺旋体,一种性质发展 到极大的顶端其对立面则会缩减到极 小,之后又反向运动,如此循环往复以 至无穷。叶芝希望建立一
8、种独特有力的 “ 爱尔兰文学” ,实现一种 “ 想象的共同 体” ,但他又宣称文学不会使什么发生。 当他的 凯瑟琳女伯爵上演后群情激 昂,群众的爱国热情被激起,叶芝一方 面感到欣慰,但又担心自己的作品会引 起盲目的冲动。 年复活节起义发 生,遭到英国当局残酷镇压,叶芝一方 面声讨当局,一方面又心里难过,认为 是自己的诗歌如 献给十字架上的玫 瑰和一些戏剧作品导致了惨剧和流血 事件的发生。有论者认为叶芝在 胡里 痕的凯瑟琳中表现了年轻人为了凯瑟 琳牺牲宝贵生命是一种 “ 血祭” ,叶芝希 望爱尔兰青年效法为爱尔兰的独立牺牲 一切,只有经过 “ 血祭”爱尔兰才能脱 离大英。( 周惠民, 爱尔兰史
9、, ) 此论显然夸大了文艺的作用也远离叶芝 创作的初衷,忽略了起义主力乃一直致 力于武力夺取爱尔兰独立的爱尔兰共和 兄弟会和爱尔兰志愿军的事实。但无论 如何,以叶芝为代表的爱尔兰文艺复兴 活动无疑在近代爱尔兰独立运动中起到 重大的作用。爱尔兰独立运动使得南部 郡成立爱尔兰自由邦,但因为宗教 信仰的不同和历史原因,北部郡依然 留在英国,其分裂一直持续至今。 讨论叶芝的宗教信仰似乎多余,因 为显而易见其祖先一直是信奉新教的优 势阶层 ( ) ,因此历来研究 叶芝的大作从来都视为当然而不去探讨 ( 如文评大家哈罗德布鲁姆,新批评 派主力柯林斯布鲁克斯,当代叶芝研 究重 镇 海 伦温 德尔 等) 。实
10、 则 不 然, 叶芝受父亲教诲一生抱持怀疑主义,并 不完全信仰任何一种宗教或学说,而是 将宗教等视为文化的一种。正如布莱德 利所说,叶芝的爱尔兰性有趣且复杂, 读 家 有 方 叶芝 倾 向 一 种 极 其 丰 富 的 文 化 混 杂 ( ) ,叶芝的经验多半 来自近代爱尔兰殖民地经历中的碎片和 断裂感 ( )( ) 。爱尔兰人民这种碎片和 断裂感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历史和现实中 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自 世纪圣帕特里克将基督教 ( )传入爱尔兰,原本信仰古老凯尔特 文明的爱尔兰人逐渐接受新的信仰,天 主教 ( )也逐渐成为爱尔兰人 的主要精神支柱。 世纪之后爱尔兰 一再遭受英国侵凌,但天主
11、教的地位并 未遭到撼动。一直到 世纪之后随着 武力和商业等方式的入侵新教 ( )阶层逐渐成为爱尔兰的统治阶 层 ( 叶芝父辈即属于其中的牧师阶层, 叶芝外祖家族是信仰新教的商界领袖) , 其影响一直维持到 世纪末。布伊在 书中举例: 年 莫然主办 的 领导者杂志刊发一篇 仲夏夜之梦 的拼凑戏文,将当时新教徒和天主教徒 互相轻蔑的情态展露无遗 ( ) 。历 史上,大多数爱尔兰地主是新教徒,绝 大部分佃农和劳工则是天主教徒,两者 之间冲突不断。到了近代,随着佃农土 地权利的保障和地主收回租地并出卖的 增多,新教徒逐渐聚居在爱尔兰北部 郡,天主教徒则大多居住在爱尔兰南部 各郡。 世纪中叶爱尔兰共和兄
12、弟会 成立,到世纪末爱尔兰共和军兴起,他 们主张武力斗争争取独立,自称为古代 爱尔兰英勇的芬尼亚勇士 ( ) 。 以帕内尔为主的爱尔兰议会党则力主自 治。担心自治实现而影响自身利益的北 部新教居民组织厄尔斯特志愿军,要求 留在英国并诉诸武力以实现诉求。北部 新教居民尤其是贝尔法斯特的居民在此 历史时刻特别怀念将新教带入爱尔兰的 威廉三世 ( 威廉三世率军在爱尔兰击败 詹姆士二世,完成了英国历史上的 “ 光 荣革 命” ) , 因 其 曾 受 封 地 于 奥 尔 良 ( ) ,因此新教徒组成对抗的奥 尔良党 ( ) ,不仅与南部诸 郡相抗,也与留在北部的天主教徒相斗 争。自此,宗教与历史相纠缠,
13、爱尔兰 南北的分裂成为历史和现实,布伊说 “ 基于同意原则上的分裂成为爱尔兰今 日的秩序”( ) 。 世纪中后期北爱尔兰局势一度 恶化,暴力冲突不断。面对此一状况, 另一位爱尔兰诺贝尔奖获奖诗人希尼试 图在诗中寻找一种社会、道德和艺术的 多重疗治,不直接干预现实不公,而是 在诗的语言形式中平衡已失衡的社会力 量、克服权力的重力吸引和重塑现实与 精神秩序。 ( 刘炅: 诗的疗伤:谢默 斯希尼的苦难诗学 )于此可见,文 艺一直是近代爱尔兰有识之士意图恢复 社会秩序弥补断裂的一种手段。布莱德 利倡导叶芝文化统摄下的爱尔兰这一 “ 想象的共同体” ,认为或许应该搁置地 域的具体概念;叶芝不局限于任何种
14、类 的地方主义 ( ) ,叶芝的爱 尔兰想象超越局限,其后殖民特征可与 、 世纪的新兴文学相媲美 ( ) 。 布伊则认为虽然在写一部爱尔兰史时其 客观性问题实在令人忧虑,因为大部分 爱尔兰人 ( 无论是芬尼亚党人还是奥尔 良党人)都会认为象牙塔里写就的著作 是一种颠覆和不敬的挑战 ( ) ,但尽管面 临种种 “ 喧嚣与骚动” ( ) ,抛开偏见,求得事实陈述的准确, 应该是史家之鹄的 ( ) 。因此上 述两本书的共同点就显露出来:抛开历 史、现实等的偏见和分歧,从而想象一 种文化上的 “ 爱尔兰共同体” 。无论是 叶芝还是叶芝之后的爱尔兰诗人 ( 包括 希尼) ,都希望以文艺的方式来求得民 族
15、的复兴或秩序的恢复。布莱德利指出 无论叶芝之后的爱尔兰诗人在措辞上如 何与叶芝不同,他们依然在一个现实相 当区隔的地方暗暗地自视为爱尔兰共同 体 ( ) 。布伊引用亨利盖尔斯的 话,说 “ 爱尔兰”是一个含有最多混成 意义的词语 ( ) ,当初出于战略考 虑英爱合并,之后却冲突不断,其敌对 的状态延续至今,但如今毕竟北爱尔兰 的各党派已经开始在原则上考虑合作和 彼此接受,或许历史上的这种敌对状态 将失去力量而退出舞台? ( )与苏 格兰公投结果同意留在英国一样,民众 利益应当是当今爱尔兰各方考虑南北问 题的首要议题。或许搁置分歧与争议、 想象一种文化的共同体、发展公众利益 是当今爱尔兰知识分子解开历史纠缠的 普遍出发点。这也正是这两本书的价值 与意义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 叶芝作品的爱尔 兰想象:民族、阶级、国家与 爱尔 兰:敌对的政治 两书虽 然都是极为严谨的学术著作,语言却并 不晦涩拗口,前者清新顺畅,后者流利 厚重。两位作者的文学功底也相对深 厚,相关内容的诗歌或其他作品信手拈 来,征引繁复。受题材影响,后者的文 献引述范围比前者更为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