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诗经》二首ppt课件(共20张PPT)

上传人:过期关系 文档编号:1684744 上传时间:2021-02-09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诗经》二首ppt课件(共20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诗经》二首ppt课件(共20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诗经》二首ppt课件(共20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课诗经二首 课件,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把握诗经的艺术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 反复朗读,直至成诵。,教学重点,1.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 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教学难点,1. 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 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

2、类学校的教材,据说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也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来学习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二、学习关雎。,1. 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 雎鸠( ):一种水鸟。 窈窕( ):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 ):配偶。 荇( )菜:一种水生植物,叶子略呈心形,浮在水面上,茎可以食用。 寤寐( ):这里指时时。寤,醒时。寐,睡时。 芼( ):择取。,(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3)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3、。 (4)学生齐读,放录音,再听一次,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 品读全诗,把握文义。,(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明确:这首诗很短很完整,写主人公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 (2)既然大家都认为这首诗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 (全班同学分成五组,每组负责一节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如何写这位男子的爱恋、相思、梦幻”展开讨论交流。) 明确:首章四句写一个年轻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一位所爱的人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

4、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3. 学生再读关雎,同时在头脑中再现主人公鲜明生动的形象。 4. 探究艺术手法。 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形式? 明确: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句”。所谓“重章叠句”,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与音乐曲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歌唱。而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调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

5、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重章叠句”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三、布置作业。,1. 背诵关雎。 2. 预习蒹葭,结合注释,串解大意。,板书:,所闻: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早些年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诗经中的蒹葭改编而成,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

6、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蒹葭。,二、学习蒹葭。,1. 多媒体显示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 2.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入境,体味感情。 3.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怅之情。 4. 放录音,学生再听一遍,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教师可同时出示投影,检查字词掌握情况。重点解决下列字词的读音。 蒹葭( ) 伊人( ) 溯洄( ) 晞( ) 湄( ) 跻() 坻( ) 涘( ),5.“蒹葭”换为“芦苇”,“苍苍”换为“茂盛”怎样?“之湄”“之涘”都换成“一方”,“水中坻”“水中沚”都换成“水中央”,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明确:双声、叠音词的好

7、处,重复中有变化。 6. 本诗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无变化,说明了什么? 时间变化:“为霜”“未晞”“未已”。说明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空间变化:“水一方”“水之湄”“水之涘”“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再加上“宛在”,说明“伊人”缥缈难寻,可望而不可即。 7. 谈谈“伊人”和“诗人”的形象。 诗人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诗人时而“溯洄”,时而“溯游”,说明诗人是一个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移的追求者。而“伊人”则代表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事物爱情、理想、事业 8. 一个目标永远在眼前却永远无法接近,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如何看待这种追寻呢?

8、这只是一首爱情诗吗?你心中的“伊人”是什么? 提示:讨论这个问题时,教师应补充王国维的“三境界”说。,三、对比赏析关雎蒹葭两首诗的异同。,明确: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做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伊人正姗姗而来,且行且望,望穿秋水,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第二章和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

9、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怀着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来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写主人公的形象,则着力写他的远望。一开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视线,看不到她了。他以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着河岸向上走,走了长长的一段艰难而

10、又曲折的路,却依旧是什么也没有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来去追寻她,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喜悦。十分明显,主人公跟那姑娘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远地望见她,便感到心满意足。这种爱是“朦胧”的,它的动人之处也正在于“朦胧”和距离感。,四、布置作业。,1. 背诵蒹葭。 2. 把蒹葭改写为一篇散文。 3. 对诗经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诗经选注诗经鉴赏集闲坐说诗经等书。,板书设计,蒹 葭 时间变化:“为霜”“未晞”“未已”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空间转移:“水一方”“水之湄”“水之涘”“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伊人”缥缈难寻,可望而不可即,天天好心情,by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教育 > 初中语文 > 鲁教版(五四制) > 八年级上册

备案号: 苏ICP备18070066号 

 电信经营许可证:苏B2-2022007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2018字第HZ-026号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811号

本站为信息分享及获取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

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